茶叶安全监测:为用数据说话,还原科学真相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叶安全监测:为用数据说话,还原科学真相

近期,一则“普洱茶致癌”的文章在微博、微信等媒体传开,普洱茶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说法成为茶叶行业热议的话题,也让消费者对普洱茶的安全问题产生了疑虑。

 

为用数据说话,还原科学真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12日依照抽样规范抽取了公司生产的25个产品,并委托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大理分中心进行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经检测,16只普洱生茶样品、8只熟普洱茶样品和1只白茶样品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究竟是什么

 

黄曲霉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腐生真菌,可以寄生于粮食、食品及饲料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毒素。1960年在英国的南部地区,短短数月内导致十万只火鸡突然死亡,由于病因不明,当时称为“火鸡X 病”,后证实火鸡饲料中含有霉变的花生粉,用此花生粉喂养大白鼠可诱发肝癌。1961年,确定使花生霉变的是黄曲霉菌,并于翌年分离并鉴定出其中的致癌物质,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多种真菌侵染敏感性寄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基本结构为1个二呋喃环和1个氧杂萘邻酮。黄曲霉毒素微溶于水,温度敏感性差,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易降解,但反应可逆,因此,黄曲霉毒素污染一旦发生,将很难去除。自然界中至少存在14 种不同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和黄曲霉毒素M1(AFM1)等。1993年和2002年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报告指出,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性,其中B1毒性最大;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诱导畸形,降低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力,造成营养紊乱等,被划定为I 类致癌物。

 

检测结果与分析

 

1

 

普洱茶熟茶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

 

普洱茶熟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检测结果见下表:

 

2

 

普洱茶生茶和白茶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

 

普洱茶生茶和白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产品是否具有代表性

 

本次实验抽取的25个茶叶样品,是从公司现有的及曾经生产过的产品库及在售产品当中抽取的,这些产品都是公司历年来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无论从产品的年产量、累计消费量和工艺技术特征等方面来看,都很好地代表了公司产品的整体特征。

 

所抽取的茶叶样品都是经过市场和消费者检验的产品,都是按照国家食品卫生的标准、生产标准和检验检疫等检测标准完全合格的情况下投入市场并被消费者认可的,由此也可得知,抽样送检的产品本身是经过国家认可、经过市场和消费者检验的产品。

 

另外,此次实验所抽取的茶叶样品覆盖了公司不同发酵情况、不同年份、不同形制等各个层面。从发酵情况来看,包括生茶,熟茶;从生产年份来看,包括90年代生产的熟茶,2005年生产的生茶等中期茶产品,也包括2014年至2017年期间生产的新产品;从产品形制来看,包括紧压类的沱茶、饼茶、砖茶、紧茶以及散茶。

 

根据科学的检测结果全面地说明了下关沱茶产品不含黄曲霉毒素。

 

下关沱茶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普洱茶具有保健功能并非谣传,普洱茶保健功能的科学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启了。而普洱茶保健功能的科学研究正是始于下关茶厂研制的云南沱茶。

 

云南沱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批量出口法国,并在法国和中国开展了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的“人体科学实验研究”。法国巴黎圣东安尼医学系主任、医学专家艾米尔·卡罗比经过临床研究不仅证实“云南沱茶”的降脂功效,更开启了普洱茶界被科学认知的新时代。

 

这款稳定生产了已经四十余年的普洱茶产品延续至今,工艺、品质已经十分稳定,且在国家的各类标准之下生产、检验的“云南沱茶”,也成为本次送检的样品,检测结果同样是“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

 

这么多年来,下关沱茶严格把控普洱茶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采用全面、系统、科学的现代质量管理方式,公司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无论何时,下关沱茶产品品质及安全性始终经得起科学的验证。

 

用科学数据说话

 

公司委托检验的机构,是利用测试方法精度高、检测设备灵敏、试剂稳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按照类似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未检出,则说明量化研究的数据是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从检测分析得出的量化数据看,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则说明公司的普洱茶产品并没有这种“次生代谢产物”,进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产品上也没有能够产生这种代谢物的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则公司的普洱茶产品是符合食品安全需求的。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我们在评判一些可以用数据来表明结果的事情时,应当尊重科学的检测结果。为什么要让数据说话?因为数据是科学的衡量指标,然而,数据因为自身的“十分客观”,往往也容易被人片面地引用而导致主观上的不准确,例如,断章取义地利用数据说话,那么结果肯定与科学的结论是有悖的。

 

现在我们用数据说话,就是要用符合国家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指标、企业严格的品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科学、严谨、精准的检测条件下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来说话。而这个结果是:代表公司普洱茶产品的所有送检普洱茶熟茶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所有送检的普洱茶生茶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公司生产的普洱茶产品是安全的。

 

部分抽检样品的检验报告

 

2017年100克云南沱茶检验报告

 

90年代轻发酵铁饼检验报告

 

2015年250克宝焰紧茶(生茶)检验报告

 

2017年500克下关节节高竹筒茶检验报告

 

2016年250克普洱砖茶检验报告

 

2017年景谷月光白茶检验报告

 

-------------------------